发布日期:2021/3/12 19:29:57
她是一名共产党员,她是兢兢业业奋斗在教学第一线荣获“教学新秀”荣誉称号的优秀教师,她是心系学生发展的省级优秀班集体的班主任,她是汽车工程系轨道运营教研室主任-徐海峰。
一、理想信念篇:信仰坚定,追梦传承
父亲是一名老共产党员,受父亲的耳濡目染,徐海峰老师从小就立志要做一个有理想信念、有责任心、有感染别人力量的热血青年!
2003年徐海峰老师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,从此她认真践行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,2005年大学毕业后她果断选择了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——教师。在教学工作中,她自觉用党的教育方针指导她的教育、教学方法,充满正能量地投入教育与教学管理工作中,并担负起正确引导学生世界观、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任,将这些价值观耳濡目染地渗透给莘莘学子们,积极引导学生发自内心地热爱祖国、热爱人民、热爱共产党,做有志向、有目标的追梦人。工作中注重学生意识形态的发展,关注学生人生目标与理念的提升,引导他们的思想品德与修养步入积极向上的正轨,帮助学生筑梦、追梦、圆梦,使追梦路不再空洞,并有了传承下去的希望。
二、为人师表篇:身正为范、以德服人
徐海峰老师所带领的班级是出了名的优秀班级,汽检15302班曾被评为山东省优秀班集体。有人问及班级学生:你们班主任肯定非常严厉吧?人常说“严师出高徒”,但学生的回答出人意料:“老班对我们格外亲切,处理事情公平、公正,我们都服她。我们犯了错误时,本以为会挨一顿批评,结果老班却微笑着给我们讲了一个寓意颇深的小故事,我们都已经成人了,立刻会意老师的良苦用心,从此更加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”。不怒自威的良师,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培养着一届又一届的学生健康发展。身为一位默默无闻的人生导师,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,总是自己身先士卒。比如读书,她经常给学生分享自己的书单,也会蹭过来看学生们在看什么好书,听听他们的书评,和他们一起畅谈书籍带来的喜悦和震撼。
“学高为师,身正为范”,在将近十五年的教学生涯中,徐海峰老师用自己过硬的师德为人师表,用持续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,用一颗火热的心温暖、影响学生。曾带领学生开展许多有意义的主题班会,并举行了“大爱无疆敬老院之行”等活动。曾成功开展了以传统经典文化“百善孝为先”主题班会,班会开始徐海峰老师分享了自己对父亲做下的一次无法挽回的错事,一直忏悔至今,徐老师的分享,引得学生们纷纷真情流露,很多同学说着自己做过的一些“不孝”事,有的潸然泪下,有的泣不成声,更有同学当场打电话给母亲承认了一个埋藏多年的错误,这些感动人心的场面,撞击每一个大学生的心灵,大家通过此类主题班会一次次升华了对生命意义理解。正确引领下的团队不负众望,她带领的班级曾先后获得“学院先进班集体”,“学院优秀共青团支部”、“山东省高等学校先进班集体”等荣誉称号。学生曾这样评价她:徐老师是我们的师长和朋友,同学们尊她敬她但不惧她,听她服她但不依赖她——其实这也应该是学生对所有教师的要求吧。
三、扎实学识篇:严谨治学、刻苦钻研
人们常称教师是“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”,徐海峰老师一直认为最光辉的背后必定有最艰辛的付出,因此徐海峰老师一直严格要求自己,严谨、朴实的作风受到广大师生的赞誉。
为了让所任教班级取得最好的授课效果,她一直注重自身的学习,珍惜参加国培、省培及骨干教师培训学习的机会。2015年暑假,为了更好地将她所学的知识技能与企业一线接轨,主动联系烟台军杰汽修负责人,申请前去顶岗挂职。一个多月的日晒雨淋,她咬牙坚持下来,通过此次挂职锻炼徐海峰老师不仅提升了专业素养,锻炼了吃苦耐劳的毅力,同时也收获了很多企业界专家能手的友谊,为学院后期的校企合作等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。2016年暑假,她身怀二胎,却又深感自己的专业技能亟需进一步提升,便不顾家人反对,毅然决然前往日照职业学院参加一年一度的省培学习,十几天高强度学习她没有落下一节课,因为她明白自己的责任所在,“打铁还需自身硬”,要想给学生最好的教育并做一名有担当的优秀教师,必得吃得苦中苦,真正沉下心来丰富自己的专业素养、磨练自己的师德修养。
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因材施教,敢于及时反思,并经常与同行企业专家交流经验,用企业一线的先进理念指导自己的专业教学。
十几年来,她不断在教学中实践探索,认真阅读学术杂志上有关新课程改革的文章,学习科研专著,认真聆听各类科研讲座。曾主持一门院级教改课题,参与省级教改课题三项,院级科研课题两项。发表国内外学术论文10余篇(其中含EI论文1篇,北大核心论文三篇);申请国家实用新型发明专利三项;课件比赛分别获省级一等奖、市级一二三等奖若干项;烟台市优质课一等奖;主持的“山东省成人教育数字化网络资源共享课程”成功入选优质课;主讲了“汽车电子与电子控制系统”等三门省级精品课程;主编了一本汽车电气方向微课版教材,参编多部教材,2015年被评为“学院科研先进工作个人”。
四、仁爱育人篇:谦卑为怀、大爱无疆
“一日为师,终身为父”,这句话多数人理解为学生对教师的尊重。但从教师的角度来看,这句话更是对教师提出了“幼吾幼以及人之幼”的要求。徐海峰老师对待学生的态度恰恰诠释了这句话的真正内涵。
徐海峰老师在平时的言谈话语中,提到学生时,往往用“我的孩”来称呼。不经意间的感情流露,反应出她对学生的态度,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看待,对学生付出百倍的温柔和体贴。与其说她是一名教师,倒不如说她是一个母亲,在无比耐心和细心下,看出她对学生和对自己孩子一样的殷切希望,有了这种精神,才是教好学生的前提。有了这种精神才能全身心地投入教书育人工作,有了这种精神,教育才能从“心”开始。
她对学生的关怀犹如雪中送炭,学生会牢记一生。徐海峰老师在带学生准备汽车大赛时,由于学生放学较晚,她自己出钱给学生买营养品。也许人的一生中会经历许许多多次感动,但老师带来的感动会使许多人一生都铭刻在心。在人的一生中会经历些许五色的风景,但只有这一抹红色,才是最美最亮的风景。
寒来暑往,匆匆光阴见证了徐海峰老师的全心投入和倾情奉献;三年一届,迎来送往,芬芳桃李感受到她的默默相伴和温暖付出。荣誉从不会遗忘认真做事的人,十五年来她曾被记学院“三等功”,获“先进工作者”,“学院优秀教师”,“学院第二届教学新秀”,“学院巾帼英雄”等等荣誉称号。未来,相信她还会继续以教书育人、爱岗敬业作为自己的人生追求,无怨无悔,风雨兼程,用执着和热爱书写教育事业,用拼搏和实干使工作更上一个新台阶。